沉思录中曾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审计(Audit)」,即花些时间来屏蔽外界干扰,看看对应领域的状态如何,最核心的要素有哪些,以及是否要做出对应的改变。
本文内容来自于硅谷著名的 CEO 教练 Matt Mochary ,以及 Front CEO Mathilde Collin 的分享,主要提及的是创业过程中,如何「审计」自己的能量状态 —— 这刚好也是自己近半年遇到的问题。
其实创业看起来很美好,但当你实际开始「经营」一个业务就会发现,快意江湖的事情是很少的,多数时候都是琐碎但又不能出错的细节,比如年末的各种财务、法务问题等。所以创业中的疲累,往往不来自于加班等体力消耗,而是那些许多琐碎又没有成就感的事情。
下面是编译的内容。
▎识别两种状态 & 四个区域
如果一件事情不是让你乐在其中,那么多数时候就是在消耗能量。而做能量审计的关键是要把他们识别出来,客观地分析,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得到一个感性的结论。
具体步骤如下:
- 开启你的 lifelog,客观记录所有和工作相关的事宜(偶发的事情除外)
- 记录一到两周后,把这些不断要做的事情罗列在一张纸上。
- 仔细思考每件事情后面,是在增加你的能量,还是在消耗你的能量。举个自己的例子:
- 每周写沉思录(尤其是遇到感兴趣的主题)会让我感觉很兴奋,能量满满。
- 做一些界面设计工作,尤其是比较新的概念性的设计,会让自己感到能量满满。
- 每次直播前都会很紧张,直播后会让人感觉很累,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
- 处理沉思录的迁移问题,会让我感觉很疲倦(当然也怪之前 CRM 系统没做好😆)
但这并不是说,制作增加能量的事情,而是要看这些事情分布在什么区域内:
- 无能区域:其他人做的比你更好(例如处理财务问题)
- 尚可区域:你能做好,但其他人也能做到(例如做客服)
- 卓越区域:你能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别人希望你多做,但你并不喜欢(例如做咨询顾问)
- 天才区域:你自己擅长,且自己喜欢,以至于做这些事情时很容易进入心流(设计产品)
根据上述的两个步骤,可以得到一张表格(把自己最近的思考做个 DEMO):
2022.12 | 增加 | 消耗 |
天才 | 沉思录撰写
设计 flomo 的某些功能 | |
卓越 | 录制播客 | 参与直播
参与不必要的社交 |
尚可 | 处理客服工作 | 书籍撰写
手工维护 CRM 系统 |
无能 | 采购、对账工作 |
当得到这张图之后,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结果:
- 近一段时间处理的事情如果都是尚可和无能区的东西,整个人就会很丧。比如之前有一阵就是充斥着大量的机械性工作,或者自己完全无能的工作。
- 卓越区最危险,因为会有更强的外力推动(毕竟你擅长,所以对他们有好处)。回想之前打工的时候,大多数事情都是出于这个区域内。
- 在目标不明确时,很容易去增加能量的事情,但如果不注意区分,就会选择低水平努力。比如有时候处理一两个客服问题时,不小心就会搭进去许多时间。
最好的状态,是我们有 80% 的时间都在做那些天才区内,增强我们能量的事情。
▎如何解决消耗能量的事情
不必担心你不喜欢的事情未必别人不喜欢,世界足够多远。所以对于那些消耗你能量的事情,可以尝试下面的解决方案:
- 消除:一劳永逸地解决某一类问题。如沉思录这次迁移,就解决了人工维护 CRM ,以及每周人工多出同步文章的事情。
- 外包:找到对应天才区的人,转交给他们。比如和飞哥录制播客,剪辑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他来解决。
- 精进:把消耗变成了滋养。比如写作时,投入更多的精力而不是被批履约,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把过程中的资料再次内化。
说来简单,观察自己为何之前没有解决,问题来自于:
- 无法逃离卓越区:虽然不喜欢,但觉得自己做的比他人更好,没意识到丧失了机会成本。
- 没有留出余裕:解决问题会短时间内消耗更多能量,需要额外留出余裕才能执行。
除此以外,审计工作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刚开始可以每个月都连续来尝试,直到自己的 80% 的时间都在做能给你能量的事情上,这样就会让自己处于一个更好的状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