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
Plidezus
Created time
Oct 12, 2022 12:26 AM
前些日子和球姐录了一期播客,终于剪辑完上线,主要是关于模仿欲望、斯多葛学派和中国科幻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此听播客。作为球姐的天使支持者,本期再推荐的是球姐关于 David Perell 50 天写作课程后的学习笔记。
David Perell 的文章我们也介绍过许多篇,他的播客 North Star Podcast采访了诸多写作领域的大咖。这里摘录的是一部分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并进行了重新编撰。
许多人会觉得写作和自己关系不大,就像小时候不喜欢写作文一样。但这其实是固有观点作祟,在 Prell 看来,互联网创造的最小单位就是文字,而写作是为自己构建一份穿越时空的资产,将来可以随时调用;同时也在帮你不断对外建立新的联系,获得更多机会。从这个视角来看,任何人都应该进行一些基于写作的创作。
从另一方面来看,许多人不爱写作,乍看以为是文笔问题,但实际上则是创作流程不够全,如平日阅读较少,没有随时记录想法,担心没有原创会出丑,缺少持续的输出环境等。最快得到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答案,所以通过阅读这些笔记可以再思考下,自己不会「写作」,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另,球姐的个人网站里也有颇多好内容,可以慢慢研究翻看。
▎为自己而写
- 不要为了大众而失去自己风格,最好在写的时候有几个固定的写作对象,如朋友或其他某种特殊的人群。如果想写给成千上万的人看,那么基本上不会写出来什么有趣的内容。
- 给自己写,是因为有东西引起了你的兴趣;给某个特定的人写,是因为你有需要表达和交流的目的。给大众写,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为何要写作
- 文字是互联网的最小单位,写作能成为自己的数字资产,帮你建立人脉,提升思维和创造机会。
- 清晰的表达能帮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写作也是把混乱的想法整理和沉淀的过程。
- 写作会督促你更加专注地观察生活,帮助你更多的探索整个世界。
- 不是只有短平快的内容才受欢迎,Tim Urban 的长文表明(沉思录往期介绍过他的案例),能产出价值的信息才能得以留存。
- 写作并不浪费时间,而是创造知识资产的一种方式。因为写了就会永久存在,可以在余生任何时候重新调用和编辑 —— 这也是在为未来埋下种子,因为每写一个想法,就是在知识库中增加一块积木;积累的越多,能够建造的东西就越多,同时也越节省时间。
▎记笔记的重要性
- 好的笔记不仅能帮你记录想法,还能激发想法。但没有任何一套笔记方法能适用于所有人,所以你应该去尝试创建适合自己的笔记系统。不要让笔记压抑创意,而是给予启迪。
- 厨师在烹饪前,会把所有的东西准备就位,在法餐中叫「mise-en-place」。写作亦是如此,产生观点、收集资料、写下文字,分发内容等需要付出努力,而打字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环节。
- 记笔记能让你穿越时空,带回到当时记笔记的那个情景,抵抗记忆的熵增。也能让你快速写作,因为不必再从零开始积累。你读过的书、进行过的对话、以及笔记中的想法都是创作的大纲。当你整理出足够多的想法,文章结构就会自然显现。
▎培养创造力和写作风格
- 创意不能通过努力来实现,需要松弛,有计划地休息、戒断电子产品和让自己沉浸在某些思考中。
- 写作风格和语文能力与才华无关,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真正关心和擅长的东西,书面文字只是这些特质的书面表现形式而已。
- 寻找不合常理的事情。投资人 Sam Zell 就有这个习惯,发现了蒙古开星巴克的新闻(因为当地人都喝茶),飞到现场之后才发现是中国大力扶持周边国家基建,所以星巴克都是开在蒙古矿山附近,也由于此他洞察到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当世界不可理解时,不是世界错了,而是你错了。越是无法理解,越是学习的好时机。
- 先确认文章的中心,哪怕再微小但这极其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去写大而全的文章,导致最后主题膨胀,文章失控。与其追求宏大叙事,不如选择任何主题中微小但重要的部分来写作。
- POP 写作法:Personal (个性化)+ Observational(观察性)+ Playful (趣味性)。
- 个性化是围绕你的故事展开,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但过度聚焦则会让人觉得像个人日记。
- 观察性是看到不合理的事情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但过度则会让读者感觉琐碎费力。
- 趣味性能在阅读过程中增添乐趣,但过度俏皮则会让自己的文章不具可信度。
- 作家最重要的是发现不为人知的秘密并写出来,这需要两种能力
- 知晓秘密的渠道,比如你拥有某些别人没有的数据源或者信息源。
- 揭示秘密的能力,则是指你有一些别人从未有过的视角。
- 删除才是定稿的本质,最终发表的文章是无数废弃想法和文字的产物。接受自己写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垃圾,简化不必要的东西,让必要的东西说话。尽量避免用模糊无意义的形容词(如善良、慷慨),繁杂无用的词语以及重复冗长的形容词。
- 浓缩经验,精确表达。10 小时的写作,背后是 100 小时的积累。所以核心在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对内容进行压缩并传递给其他人。写作应参考地铁图,不需要显示所有的景观,而是专注于描绘两点之间的距离。
▎遇到写作瓶颈怎么破
- 阅读内容越优质,也越容易产生好想法,确保记录那些让你很共鸣的想法,并且保持其可被检索。遇到阻塞就出去散步,听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有想法随手记录下来 ——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继续「努力思考」。
- 不要担心模仿,《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曾表示自己的书并没有做任何新的研究,只不过是把老旧的常识通过新的方式展现。所以「知识的进步是重组的过程」,世界上真正原创的东西少之又少,创作者都是基于他人的创作进行再创作,所以不要惧怕挑战已经写过的话题,而是可以考虑另辟蹊径。但注意,不要抄袭。
- 如果写的时候观点尚处于朦胧状态,可以考虑岛屿与桥梁战略,把脑中的主题当做岛屿,写在便签纸,然后思考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越长,需要的桥梁就越多。岛屿可以随意排列,但重要的是想好用什么桥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把朦胧的观点清晰出来。
- 物理学中,物质改变形态时,就会发生相变。创意也是如此,所以不需要拥有原创的想法再开始写作,可以通过博览群书把许多观点重新组合排列,过度为自己的知识和观点。越快接受这一点,越能摆脱束缚去肆意创作。
▎如何经营个人品牌
- 在公共平台创造优质内容提升影响力,然后通过个人品牌将其转移到自己的私人平台上面(如邮件组等),别怕粉丝流失,因为那些愿意追随你的读者才是真正的粉丝。
- 先进行内容策展和整理,获得关注;再阐述为何推荐这些东西,最终再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内容,推广自己的作品。(在撰写产品沉思录的几年中,也是这么一个策略)
- 和前互联网时代先研发产品,后建立受众的过程不同。现在则依靠个人在网上积累受众,了解他们的痛点后,再想出解决方案。
- 避免竞争,形成垄断。你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就是免费营销的最佳手段,寻找细分市场。越专注、越小众,越能积累大量的观众,而泛内容传播广但很容易被遗忘。
- 找到专属领域深耕。消费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有智慧,而应该反复研究一个简单的想法。Rich Barton 通过向消费者公开透明展示信息,创建了三家看似截然不同的公司:Expedia(旅游), Zillow(房产),和Glassdoor(招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