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20年4月,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数字园艺这一新兴趋势的长文。它聚集了一些嗡嗡声,并清楚地表明我们正处于这样一个时刻,这个概念有一些文化上的吸引力。
今天和@_jonesian一起努力研究数字花园、个人维基和实验性知识系统,我们有一个史诗般的收藏,看看这些......1. @tomcritchlow的Wikifolders:https://t.co/QnXw0vzbMG pic.twitter.com/9ri6g9hD93- Maggie Appleton 🧭(@Mappletons)2020年4月15日。
我的小收藏重点介绍了一些网站,这些网站对我们在网络上发布个人知识的方式采取了新的方法。
它们并没有遵循我们所熟知的 "个人博客 "的惯例。这些网站并没有呈现出一套按时间倒序显示的精良文章,而是更像是自由形式的、正在进行中的维基。
它们是不断发展的想法的集合,并不严格按照其发布日期来组织。它们本质上是探索性的--笔记是通过上下文的关联联系起来的。它们不是精炼的或完整的--笔记是作为半成品的想法发布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和发展。
它们不像我们习惯看到的个人网站那么死板,没有那么多表演性,也没有那么完美。这让人回想起网络早期,人们对网站 "应该如何 "的概念较少。这是一种既经典古老又新奇想象的风气。
先从这个词本身说起。数字花园*的概念不是2020年的发明。它已经漂浮了二十多年。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它经历了几次语义上的转变,多年来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正如词语往往会这样做。
追溯新词是如何诞生和演变的,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首先需要这个词。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游戏。
早期超文本的花园
马克-伯恩斯坦(Mark Bernstein)1998年的文章《超文本花园》(Hypertext Gardens)似乎是第一次有记录地提到这个词。
虽然这篇文章是对自由自在的互联网探索的美丽颂歌,但它并不是关于个人互联网空间的建设,更像是关于用户体验流和内容组织的宣言。


注意,马克的图形是静态的。
为了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马克的写作是整个90年代围绕超文本和它的隐喻框架发生的更大对话的一部分。
早期的网络滥用者被网络作为一个迷宫式的社区景观的想法所吸引,由WikiGardeners和WikiGnomes.这些创造者希望能让人们选择自己的路径体验,同时也提供足够的路标,让人们在他们新的,奇怪的媒介中不会感到迷失。
围绕这个问题的早期网络争论被称为 导航问题 —— 如何给网络用户提供足够的指导,让他们自由地探索网络,而不强迫他们进入预先定义的浏览体验。如何在混乱和结构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无计划的超文本扩张是一片荒野:复杂而有趣,但不吸引人。灌木丛中有有趣的东西在等着我们,但我们可能不愿意在灌木丛中耕耘,因为那里有荆棘和蚊子"。
虽然马克的文章关注的问题与我们今天在网络上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它的核心精神感觉与我们对数字园艺的新兴理解一致。它抓住了对探索性体验的渴望,对数字怪异的欢迎,以及对自上而下结构的健康抵抗。
在马克的文章之后,数字花园一词沉寂了近十年。
推特上的数字游牧
2007年4月,当Tweets第一次开始在互联网电波中响起时,罗里-萨瑟兰(奇怪的是,奥美集团副总裁)使用了这个词,并将其定义为 "费尽心思地同步事物,defragging--就像年轻人的修剪"。
数字园艺--即在同步的事情上瞎折腾,defragging--就像给年轻人修剪一样--罗里-萨瑟兰(@rorysutherland)2007年4月21日。
The next dozen mentions on Twitter all followed this sentiment – people were using the term as a way to describe digital maintenance - cleaning up one's digital space in general.
The focus was on sorting, weeding, pruning, and decluttering, rather than growing and cultivating. People mentioned cleaning out private folders, codebases, and photo albums as the focus of their gardening efforts.
These people were digital puttering more than gardening.
接下来推特上的十几条提法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人们都在用这个词来描述数字维护--清理自己的数字空间一般。
重点是分类、除草、修剪和去杂物,而不是增长和培养。人们提到清理私人文件夹、代码库和相册是他们园艺工作的重点。
这些人是在数字游牧,而不是园艺。
杂草被征服了。希望我能选择杂草,复制/粘贴它的属性,然后选择所有具有相同属性的杂草并删除。数字园艺.-冯Glitschka(@Vonster)2009年4月26日。
澄清:数字园艺≠farmville.标记,写作,清洁,排序,等等。-詹-琼斯(@jen_thefuture)2010年3月7日。
真的需要在我的iPhoto库中做一些数字园艺。如果你要把庞大的资料库分成几个小的,你会给它们取什么名字?
鉴于没有提及九十年代早期的数字园艺概念,这个词的使用感觉像是一个简短的岔路口。鉴于早期Twitter的规模很小,这些人很可能他们属于相同的社交群,并且互相扯皮。这不一定是我们正在追踪的主流叙事的一部分,但表明这个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含义。
也就是说,一定程度的摸索、整理、修剪肯定是数字园艺实践的一部分。虽然最好适度享受。
花园、溪流和考菲尔德的隐喻。
At the 2015 Digital Learning Research Network, Mike Caufield delivered a keynote on The Garden and the Stream: a Technopastoral. It later becomes a hefty essay that lays the foundations for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 If anyone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original source of digital gardening, it's Caufield. They are the first to lay out this whole idea in poetic, coherent words.
Caufield makes clear digital gardening is not about specific tools – it's not a Wordpress plugin, Gastby theme, or Jekyll template. It's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about our online behaviour around information - one that accumulates personal knowledge over time in an explorable space.
在2015年的数字化学习研究网络上,Mike Caufield发表了关于花园与溪流:技术牧歌 的主题演讲。后来成为一篇滔滔不绝的文章 ,为我们现在对这个词的理解奠定了基础。如果说有谁应该被认为是数字园艺的原始来源,那就是考菲尔德。他们是第一个用诗意的、连贯的文字来阐述这个整体概念的人。
Caufield明确指出,数字园艺不是关于具体的工具 —— 它不是Wordpress插件、Gastby主题或Jekyll模板。它是我们围绕信息的在线行为的另一种思考方式--在一个可探索的空间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个人知识。

数字花园是我们的平衡器。花园以丰富的链接景观呈现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成长。一切都以允许你探索的方式安排和连接。想一想维基百科的工作方式,当你从布尔什维主义到天体力学再到邓巴数的时候。这就是最好的超链接。你可以主动选择好奇心的线索,而不是默认于算法过滤的短暂流。数字花园帮助我们摆脱了有时间限制的流,进入了有情境的知识空间。
"花园 "是作为拓扑结构的网络。作为空间的网。它是综合的网,是迭代的网,是事物之间的排列和重新排列"。
继续考菲尔德的工作
Good ideas take time to germinate, and Caufield's vision of the personal garden didn't reach critical mass right off the bat. It lay dormant, waiting for the right time and the right people to find it.
In late 2018 the corner of Twitter I hang out in began using the term more regularly – folks began passing around Caufield's original article and experimenting with ways to turn their chronological blogs into exploratory, interlinked gardens.
The timing co-incided with a few complimentary ideas and communities rallying around personal knowledge systems, note-taking practices, and reimagining tools for blogging.
Tiago Forte's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course was popularising the idea of actively curating personal knowledge. Roam Research had pioneered ways of interlinking content in a note-taking app. The IndieWeb community was been championing independent web spaces outside the walled gardens of Instatwitbook.
Around the web development community, folks like Shawn Wang were advocating learning in public. Web development tools like like Netlify, Gatsby.js and Next.js were making it easier than ever to spin up personal space on the web. The scene was ripe for new ideas around curating and sharing personal knowledge online.
Tom Critchlow's 2018 article Of Digital Streams, Campfires and Gardens was one of the kick-off points. Shortly followed by Joel Hooks' My blog is a digital garden, not a blog in early 2019. Disclaimer that Joel is a mentor, collaborator and friend, so my exposure to the idea comes from his early advocacy and enthusiasm for it. Over the course of 2019 more people began riffing on the concept. In early 2020 Shaun Wang compiled the Digital Gardening Terms of Service
By late 2020 this whole concept had attracted enough attention for the MIT Tech Review to write a short piece on it.
好的想法需要时间来发芽,考菲尔德对个人花园的设想并没有一开始就达到临界质量。它处于休眠状态,等待着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去发现它。
在2018年末,我所混迹的推特角落开始更经常地使用这个词--人们开始传阅考菲尔德的原创文章,并尝试将他们的时序博客变成探索性的、相互联系的花园。
在这个时候,一些互补的想法和社区围绕着个人知识系统、笔记实践和重塑博客工具而聚集在一起。
Tiago Forte的建立第二个大脑课程正在普及主动策划个人知识的理念。Roam Research开创了在笔记应用中相互链接内容的方式。IndieWeb 社区一直在 Instatwitbook 的围墙外倡导独立网络空间。
在网络开发社区周围,像Shawn Wang这样的人在倡导公共学习。像Netlify、Gatsby.js和Next.js这样的网络开发工具使得在网络上建立个人空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容易。围绕策划和在线分享个人知识的新想法的场景已经成熟。
Tom Critchlow在2018年发表的文章Of Digital Streams, Campfires and Gardens是其中一个开端。不久之后,2019年初Joel Hooks的 我的博客是数字花园,而不是博客。声明Joel是导师、合作者和朋友,所以我对这个想法的接触来自于他早期的倡导和热情。在2019年的过程中,更多的人开始对这个概念进行反思。2020年年初,王绍恩编撰了 数字花园服务条款
到2020年底,这整个概念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此写了一篇短文。
数字花园的六大模式
在最近所有的园艺风潮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如何定义这个词的困惑。关于什么才是花园,核心精神应该关注什么,以及是否值得贴上一个新标签,都存在争议。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网站成为数字花园,而不仅仅是另一个个人博客?
在阅读了所有现有的对这个词的理解,观察了各种各样的花园,并收集了一些最好的例子之后,我发现了它们都有几个关键的品质。
这相当于一种数字园林的模式语言。一些指导原则、设计模式和结构,人们都在围观。
1. 拓扑结构而非时间轴
传统博客使用时间轴作为其主要组织结构。帖子按发表日期的倒序排列。
花园是不使用时间轴作为他们的主要组织规则。它们是按上下文关系来组织的。每个笔记中的概念和主题决定了它与其他笔记的联系。注释链接到其他触及类似主题和话题的注释。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双向链接 —— 使读者同时看到目的页和源页的链接。

理想的情况是,一个园子将提供若干入口点和浏览其内容的方式。密集的链接是必不可少的,但园丁们往往会在其他方式上增加探索知识库的层次。
2. 持续增长
花园总是在成长。它们是不断发展的工作。
注重最后更新,而不是发布
数字花园是低摩擦的 —— 打理它不应该比发一条微博更费力。就像真正的花园一样,浇水和修剪是日常仪式的一部分。
3. 在公共场合学习与不完美
播客提出了一个既定的观点,集合了相关的想法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想的。
我们对博客的现有理解是表演性的。千禧年Premium Medicore文化将过去十年的博客定义为推广个人品和营销SEO优化内容的方式。
2000年早期的怪异的个人博客变成了具有出版策略和媒体活动的干净利落的品牌。
非正式的、个人的思想流被排挤到社交媒体中,或者钻到 Cozy Web
数字园艺是 Domestic Cozy 版的个人博客。它比博客少了些表演性,但比我们的微博更有目的性和思想性。它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立个人知识,而不是参与戏谑和快活的对话。

4. 游戏性、个人性和实验性
花园本质上是非同质的。没有两个花园是相同的。即使你和你的邻居种植同样的植物,你也会以不同的安排种植它们。
花园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个人的游戏空间。你围绕着你特有的想法和媒介来组织花园。
Medium、Wordpress和Squarespace创造了标准化、单调的个人网站。数字花园邀请人们使用网络的原生语言HTML、CSS和JavaScript来尝试更奇怪、更狂野的设计。
个人花园是关于情境化的。过去十年Web 2.0社交媒体驱动的平台的一个压倒性的教训是,将数百万人一起倾倒在不受监管的社交空间,没有任何既定的社会规范,并从他们特定的文化身份和背景中抽象出来,是一场狗屎秀。
Twitter上240个字符的简历,或者Facebook上的填表式简介,限制了我们如何展示自己的范围。平台会选择它认为重要的类别--关系状况、性别、家乡。
花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力,让我们能够以非曲奇饼状的个人资料的形式来展示自己。
5. 互作和内容多样性
园内生长着各种媒介品种 —— 视频、播客、短笺、长文、学术论文、小品。
6. 独立所有权
园艺的很大一部分是为自己争取一小块网络,一个你完全拥有和控制的网络。
一个不生活在Facebook、Twitter或Medium的服务器上的网络。如果其中任何一家倒闭,你的写作和创作也会随之沉没(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更疯狂的事情)。Twitter没有简单的导出按钮。
花园计划长期变化。
没有人可以把你的花园带走。如果你给它一点预想--将笔记存储在平面标记文件中--你可以以一种轻松转移的方式构建它,因为平台和技术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这是我的看法,但知识和新词总是生活在社区内,没有人拥有*数字园艺的官方定义。众多的人已经为成长中的对话做出了贡献,你也应该阅读他们的想法。
园艺宣言和观景台
未来主义的公共园艺
到现在为止,我在叙述中遗漏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围绕着我们目前的花园缺乏什么的讨论。
贯穿所有这些园艺理论的一条强烈的线索是社区园艺的梦想。
多人模式。
Roam的原始白皮书中明确了该工具的初衷是朝着协作网络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如何让我们的数字花园实现多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