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开玩笑说,默认值里面,藏着产品经理的良心。
但这世界上还有诸多默认值,无关善恶,就只是因为生物的演化和社会的发展而已,如果你没识别出来这些默认值,更改过其中的一些配置,便不能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也不能让内心得到安宁。
这也是这期内容中隐藏的主题:我们的默认值。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的烦恼与忧虑,多数是来自于以自己为中心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导致我们总是会觉得全世界都和我们作对。
从环境角度来说,因为信息科技近几十年的发展,导致我们已经从稀缺时代迈入了富足时代,但是我们的默认值还是稀缺时代的思维方式。
无论从个体还是从环境中来看,先能识别出来默认值是什么,再试着改变默认值,都会对我们大有裨益,想起父亲曾经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人的思维一旦固定了,再高的智商也没用了。
话粗理不糙。
思维碎片:
- Taleb 说,规律性有毒,让你更脆弱,比如月薪。 规律性为什么有毒? 因为它暗示了持续性和稳定性, 但没有事物能够持续稳定。(via @Light )
- 何谓接纳自己?除了自己认可自己的想法(对内),另一方面是接受当下自己在环境中的位置(对外),而之前自己忽略了后者。
- 有些焦虑来自于对于机会成本丧失的恐惧,遗憾也是如此。但如若换过来想,当下的选择就是自己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则就不会有这些焦虑了。
近期更新:
- 朋友新建了一个有趣的付费读书圈「拼书书」,大概模式是,大家在群中众筹海外最新的电子书,然后他来提供中英文对照翻译版。目前我参与的几本都放在 VOYAGER CLUB 的小书架里面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此加入」
- VOYAGER CLUB 中的小书架,更新王慧文清华产品课的最新一节。
- PRODUCT THINKING · 产品沉思录精选 增加新的专题人物 项飚
- 社区设计指南 V0.2 更新一篇内容讲述「新社区如何替代旧社区」的过程
- pmthinking.com 官网可以方便的查看历史邮件。但需要重新开一个权限(需要你的邮箱),有需要的同学请回复此邮件给我。
礼物文化
最近参与丁香园社区产品设计后,一直在思考:一个垂直社区能长期存在,究竟给参与者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让这些人在这里不断地创造内容?
我能确信一定不是物质激励,因为早在十年前学习设计产品之初,就有前辈告诫「通过直接发钱刺激用户行为,是一种自我欺骗」。那么除此之外呢?之前在 社区设计指南 V0.2 中介绍过关于「地位即服务」的文章中,给出了另外一种答案 —— 我们不过是追求地位的猴子,我们参与一个网络来,无非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用,或者获得某种身份地位。
而礼物文化的视角,则是对「地位即服务」的一个补充 —— 因为人类天生要为社会地位而竞争,因为更好地社会地位意味着更多的伴侣和食物。而本文中的「礼物」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礼物,而是基于信息时代内容复制成本为零的时候,「礼物」的定义及模式究竟是什么。
信息时代人们该如何获得地位
因为我们今天都进入到了一个信息富足(过剩)而不是稀缺的时代,任何数字化的资源都能轻易的被创造和复制,带宽和服务器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所以信息唾手可及:
- 比如你可以通过黄铮的公众号来看到他对拼多多的思考
- 能轻易的获取到美团老王在清华的产品课的内容
雷蒙德在《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中提到,人类获取地位的三种模式
正义的成本:外部性与法律
最早我对治理的理解,是过于狭隘的,无非是删帖封号。而开始经营丁香医生之后,本以为平台治理只是交易平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参与社区设计之后发现,治理依旧是一个异常重要的部分,周末和朋友的聊天也谈到,在许多大厂「治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比如如何处理司机和乘客的纷争,如何解决集体罢工等问题。
在交易平台的治理中,基于莱格斯的理念,把治理拆分为法律、道德、产品结构、市场四个部分。但是莱格斯的书中也就仅止步于此,除了几个例子并没有深入的解释这四者的关系。(参考 Vol.20200315:交易平台研究 )
在后续实践中,我把法律理解为平台的底线,把道德理解为平台行为的鼓励,终究觉得不够严谨,很难像大家讲述什么时候能该用法律,什么时候该利用道德。熊秉元老师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解答了我部分疑惑。
首先他在书中提到,有两种工具的属性(这个分类很妙):
- 通过规则形成工具(rules as tools):敬老爱幼等
- 达到目的的媒介(tools as means):铁锨锤子等
景林是怎么炼成的?
介绍这篇,只是基于对景林「基本面」的研究的坚持和方法的敬佩和学习,而非介绍他们的投资思路。相较于其严谨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虽然自己口口声声说要到一线去,但是终归研究的还是太少。
比如文中在介绍他们思考拼多多时候,提出的三个假设:
- 假设1:用户因为低价才选择拼多多,尽管能忍受低品质,但满意度绝对值是不足的。
- 假设2:负面新闻会让用户意识到拼多多上有很多假货,影响购买决策。
- 假设3:拼多多崛起是因为淘宝没有完全覆盖到,现有用户终将流入淘宝。
这些很容易是五环内的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在 15 个城市一番调研之后发现:
- 95%的用户都不在意假货问题,因为拼多多退货非常方便,大不了就退货;
- 阿里系对低线城市的渗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用户同时使用拼多多和淘宝
文中还有个几个很真实的用户的故事,这是在办公室内无论如何想象不到的。这让我想起了当时为了某个业务跑到宁德调研,当见到当地的医生和看到工作环境时,你会意识到自己许多判断都是「幼稚」的,而当地有许多独特的生态,是不在现场感受不到的。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 This is water
这是一段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后来被翻译为了一本薄薄的小书,或许你看过,但对我来说,有一些相见恨晚的感觉,解答了我最近一个巨大的困惑。
周六在永福寺资岩慧院的银杏树下坐了很久, 思考最多的还是如何减少自己的 ego ,以及由于 ego 产生的欲望。我能清晰地识别出来自己的欲望来自何处,也能明确的说出来这些欲望一旦被满足,短暂的快乐之后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 理性的计算下来,一定不会选择去满足这些欲望。
但人总难是理性的,这些欲望时不时的在脑子中不停的冲撞,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嘶吼和膨胀,让我夜不能寐。我一直在想,如何能消解掉这些欲望,难道诉诸理性的计算也无法说服自己么?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朴素的方法 —— 把自己从世界中心的位置上拿掉,把自己欲望影响到的其他人,摆在世界的中心,然后试着去理解他们所在的状态,以及在你欲望满足之后对他们的影响是什么。
[…] Vol.20201101:我们有哪些默认值 […]